吴承恩(约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嘉靖十年(1531)秋,吴承恩至南京参加乡试。到了南京,吴承恩便迫不及待的到金陵著名的刻印社世德堂联系为将来刻印自己的著作《西游记》做准备。此次科考吴承恩名落孙山。
嘉靖十三年(1534)秋,吴承恩再一次赴南京参加乡试,但是又再一次败北而归。在回乡途中,吴承恩带着忧郁的心情游览了镇江的金山寺。在金山寺他也时刻不忘记为《西游记》寻找素材,吴承恩把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故事进行了改编,在他的小说中也得到了体现,《西游记》中第二十二回的《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就是金山寺一游后写成的。
嘉靖十六年夏天,吴承恩又抱着“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赴南京参加乡试,这一次又是名落孙山,以后吴承恩又连续考了几次,但仍是榜上无名。到了四十二岁,吴承恩中了岁贡,之后便屡屡失败。
虽然吴承恩有盖世奇才,但性格比较倔强,不肯阿谀逢迎,直到六十多岁时,不得已才勉强去作浙江长兴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正八品,一年奉禄七八十石米,主要职责是催收各种税科,但不久就“耻折腰,遂拂袖而归”。在长兴县丞任上,吴承恩只任了一年半左右时间,只因征粮一事得罪了长兴大豪,被诬陷为贪赃枉法,撤职罢官。虽然案情不久即查清,但吴承恩自此便退官回淮安。
科场的失意,仕途的困顿,生活的贫困加深了吴承恩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及社会炎凉世态的认识与愤慨。在现实中,吴承恩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西游记》中,那些祸国殃民的妖道,正是吴承恩所见所闻的黑暗政治的一种折射。
尽管吴承恩一生悒郁,在政治上未能上进,却是一位长寿的文学家。他大约活了八十岁左右,历经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五朝。社会的黑暗沉滞,个人境遇的坎坷,胸中激荡着悒闷风雷的吴承恩,虽然“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但这种激愤的情绪却时时流露着,这不仅表现在他的诗文中,更表现在他的不朽巨作《西游记》中,他将自己的卓越才华和后半生心血统统倾注到《西游记》创作中,用神话般的奇幻酒杯,寄托襟抱,浇胸中之块垒。
今天《西游记》一书早已走向了世界,它将成为人类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名作。吴承恩这个名字也将永载史册。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委会行政执法监督电话:52851281 咨询投诉电话:025-52209788(9:00-21:00)
紧急救援电话(夫子庙派出所):025-52208118 苏ICP备16064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