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出行 和谐旅游 让文明与旅游同行!夫子庙核心景区瞬时最大客流承载量为7.8万人,全天最大游客接待量为41万人。 当前实时客流:0人; 舒适度:0 首 页
文明之窗

景区动态 博物馆里的“牛”到底有多牛?

发布日期:2021-02-23


牛年春节期间,中国文物报社携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及全国40余家文博机构推出“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甄选数百件牛主题文物,为大家献上一份“文物”新年礼。展览时间为2021年2月8日-3月10日。



春节小长假里,我们在展厅的互动装置中加入了一些神秘有趣的小礼物,同时还收集到了263份调查问卷,非常感谢你们的积极参与~




为了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参观展览

我们将线下数百件牛文物搬上云端展厅

从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到奔牛

各种造型集中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牛精神”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打开博物官微信小程序

进入首页“牛转乾坤线上生肖展”专题页

即可轻松浏览穿越千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牛文物

让大家充分地感知牛文物世界、

赏国宝风采、理解“牛”精神





同时,“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在推荐频道和中华文博频道上线了“博物馆说”专题,

展播143家博物馆的馆藏珍品,

为大家送上一份“云端”文化大餐。




本次的展览共展出

500多张与牛有关的展品图片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展览中有哪些有趣的牛呢~




清丨青花山水风景渔樵耕读图六棱瓶  

高安市博物馆藏 


瓶体呈六方形,撇口,束颈,颈两侧饰一对狮耳,折肩,腹下渐收,高圈足外撇。瓶外壁绘一高士在垂钓,一农夫在牵牛,一樵夫在扛柴。背面楷书“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清丨青花山水风景渔樵耕读图六棱双连瓶 

高安市博物馆藏 


瓶外壁绘二高士在垂钓,一农夫在牵牛,一樵夫在担柴,屋内一书生诵读。颈部背面书有“柳贯鱼归正午时,儿童门外笑嘻嘻。问翁何事牧竿(归来)早,懒看(厌睹)沙头鹬蚌持。”腹部背面书“脱却乌衣去打柴,白云满地亲芒鞋。老妻嘱咐轻挑担,莫踏高岗与险崖。农事纷纷日夜忙,问渠余积几多粮。阿婆笑指南山下,小麦青青大麦黄。束发孩童枕地眠,朦胧细雨草生烟。醒来不见儿披读,寻到落花流水边。”



北朝丨陶牛车 

西安博物院藏 


牛首面向大地,颈与背平,四腿直立于地面,牛尾紧贴臀部,好像在全力拉车。牛背上架了一辆双轮单篷车,车篷平顶,前后有门。



北齐丨红陶牛

山西博物院藏 


娄睿墓出土,陶牛体格雄健,牛头高昂,脖颈坚挺,犄角冲天, 佩戴有络头、璎珞和杏叶等。



唐丨红陶公牛像

新疆和田地区博物馆藏


此器以细泥、红陶制成。立体公牛陶塑,前后两柱状腿,背驮彩绘,牛身完整,牛鬃稍残,形象稚拙,不失生动。其雕塑风格同中原地区相比有着较为明显的地域特点,为西域陶中稀见之珍品。



唐丨长沙窑青釉褐彩瓷牛

长沙博物馆藏 


通体施青釉,牛头、牛背用褐彩着重描绘。牛呈坐卧回首状,神情憨态可掬。整体线条刚柔并济,展现了长沙窑动物造型器物的特点。




西周丨四耳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四耳簋的形制、纹饰风格独特,造型庄重典雅。这件器物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簋耳及垂珥采用24个大小不一的圆雕或浮雕牛头装饰,牛角高耸,圆目,张耳,凸吻,十分生动。这种以小牛首装饰的手法较为罕见,目前也仅见于宝鸡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上。




商丨牛首纹立鸟青铜镈

江西省博物馆藏 


此镈上立环钮,器体立面呈梯形,截面椭圆,口平。器表满布三层花纹:主题是浮雕牛角兽面纹,面朝下,宽鼻,小耳,双牛角内卷成圆形,围抱一燕尾纹组成的圆环。浮雕纹饰之上阴刻雷纹,周边为燕尾纹。身两侧铸凸扉棱,与舞部连接处各伏一小嘴、突目鸟。




卡约文化丨鹫首牛犬铜权杖饰件

湟源县博物馆藏 


铜铸,鹫的颈部呈管状,用于安装木柄,鹫头平伸,环眼,长喙。鹫首上面站立一大牛、一小牛、犬。小牛正在大牛腹下吃奶,犬张口翘尾,面向大牛狂吠,大牛竖耳扬尾,一副受惊吓状。一件权杖首,由飞禽走兽四个动物组成,动静相宜,一幅浓郁生活的画面。权杖首是史前时期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物。






公历2021年,中国旧历辛丑年,也是十二生肖轮流值岁中的牛年。


牛,作为生物学上的牛属大型哺乳类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因身形庞大有力气,习性温顺易驯服,而成为人类驯养最早的家畜之一。植根于我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丰厚沃土,牛与中华先民结缘深厚,历代社会生活、信仰崇拜、文学艺术中不乏牛的身影和故事。对人类而言,牛既是工具、财富,也是食材、祭品;既是凡间伙伴,又是天上神明;偶尔也化身妖魔鬼怪,甚或蛮横倔强、狂放不羁,但终掩不住力量无穷、勤勉敦厚的本色,其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特质,总能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欢迎大家来馆内参观或在线观展,

pick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展品哦~




来源: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

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业用途,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权益,或所标来源并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审核处理。



版权所有©2008-2019 南京夫子庙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电话:025-86772965   qhqlyj@126.com 技术支持:EPSO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管委会行政执法监督电话:52851281      咨询投诉电话:025-52209788(9:00-21:00)       

紧急救援电话(夫子庙派出所):025-52208118 苏ICP备16064479号-1